今天的敦煌虽已不再是边塞重镇,但是曾经在丝路岁月里驰骋沙场的小人物们所拼接的大历史永远鲜活。去敦煌,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怀古,最可能的结果是脱胎换骨。或许你会看到两只负重的骆驼,一只守望,一只飘泊,而丝绸之路依然苍凉,悠远。如今,秋天的敦煌是温暖的,有绚烂的胡杨林、甜美的葡萄,还有那千年如一日的月牙泉。
莫高窟:欣赏富有神韵的彩塑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宕泉河畔,始建于公元366年,经历了十几个朝代,经过一千多年不停的营建,至今保存洞窟735个,其中包括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其中最大的佛像高36米,最小的仅10厘米。敦煌莫高窟艺术灿烂辉煌、内容博大深邃,是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欧亚文化一千年间汇集和交融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莫高窟的洞窟内,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壁画和彩塑。虽然由于保护的原因有诸多的洞窟未对外开放,但是莫高窟很多开放的洞窟都是精品。在参观完两三个洞窟后,就能够发现唐魏和西夏、北宋时代的雕塑壁画与清代修复的塑像的区别。
唐代彩塑庄严柔美,线条完美,浑身透露着高雅的气质。每个雕塑的神态和气质都各有不同,每个雕塑的眼神似乎都在流露着内心的情感。而为数不多的清代修复雕塑,通常颜色艳俗,造型呆板,让人遗憾伟大和美好为何总是像远古遗存的神话一样美妙。
月牙泉:沙漠环抱中的清泉
也许你在电视电影里对沙漠早已不陌生,但是,也只有当你亲身站立在那片旷野,才能真正感受它的美。那时,也许你的心脏会不自觉得开始加快速度,阻止不了身体跳跃的冲动。
而到了敦煌,不得不去鸣沙山了。绵延起伏的沙丘,一望无际,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明暗相间,层次分明。对于沙漠有一种原始的冲动,就是想赤着脚,在茫茫沙漠中奔跑,直到跑不动了,就仰躺在沙漠中,静静地看着太阳缓缓地从沙丘落下,远处传来悠扬的驼铃声……
而在这沙漠环抱之中却有一湾清泉,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西湖:玉门关也有水乡泽国景象
大漠、戈壁、驼铃,这些蛮荒的元素在狂风沙暴中演绎着一幕幕传奇故事。同时,这里的莫高窟、月牙泉、“魔鬼城”雅丹地貌、玉门关、阳关等,又在传递着敦煌昔日有过的辉煌。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化,沧桑与新时代的变迁,长梦清浅,古道夕阳,几乎构成了敦煌一幅苍凉而又绝妙的画卷。
但敦煌还有不被外人熟知的另一面,绿洲、湿地、河流、湖泊,与人们印象中的荒漠戈壁恰成对比,而这片绿洲与湿地,就是位于玉门关北部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水道纵横,地气氤氲,飞鸟成群,一派水乡泽国景象。
秋天,西湖渐渐变作金黄的颜色。罗布麻的叶子逐见绚丽,芦苇黄绿层叠,芦花漫天遍野,胡杨林更是层林尽染,换上了最华丽的新妆,胡杨林变得一片金黄或一片火红,像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像群群披着金色霓裳翩翩起舞的少女,像一队队身着铜铠铁甲的威武将士。站在马圈湾向四围看去,长风拂动处,两三里的金潮起伏,若观沧海。
(责任编辑:yindacheng52)
本网站专门针对团体、散客拼团等提供敦煌旅游包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