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敦煌去溜溜旅游包车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神坛之外 敦煌壁画处处都是萌萌哒!
* 来源 :未知    * 作者 : 司司    * 发表时间 : 2017-03-28 18:13    * 浏览 :
 

神坛之外 敦煌壁画处处都是萌萌哒!

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刷牙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一次性牙刷”

壁画方位:

莫高窟第159窟-南壁东侧

壁画内容:

弥勒经变》中的净齿图

《弥勒下生经》里说,生于婆罗门家庭的弥勒,拜释迦牟尼为师。释迦入涅槃时,为弥勒授记,预言弥勒之后,将上升兜率天宫,并于五十六亿年后,下生阎浮提世界为佛,度脱人天。后弥勒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国王、王妃、太子、大臣等随弥勒剃度出家。在敦煌石窟壁画《弥勒经变》中就出现了反映剃度出家的画面。这幅“净齿图”源自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弥勒经变》,画面中一个剃度后的僧人祼露上身,脖间围巾,右手执“嚼齿木”净齿,左手握盛水的净瓶,旁边一人手执长巾准备递给僧人。佛教将净齿用的器物称为齿木,主要用杨树、柳树、槐树等树枝做成,或圆或扁,长不过12指,短的只有8指(手指并列的宽度),净齿于每日早晨、饭后进行,用时一端放入口中慢慢嚼成纤维状、绒絮状,然后用之揩刷牙齿,净齿之后还可以用齿木刮舌头。齿木为—次性使用,用过即可丢弃,但是佛家规定必须要将齿木上的唾渍弹净,弃之屏处。佛经记载,佛陀在宣讲佛法时,有比丘口出臭气,佛陀令其嚼齿木,佛陀还解释了嚼齿木净齿的好处:—者能除黄热,二者能去痰癃,三者口无臭气,四者能餐饮食,五者眼目明净。由于佛陀教化,诸比丘遂将晨嚼齿木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在敦煌壁画中也就有了净齿的画面出现,可见此种净齿风俗很可能是伴随着佛法的东渐、僧人的西来,逐渐传到敦煌乃至中原地区的。这小小齿木虽不起眼,却也是中国与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净齿图有不少,这幅绘于中唐时期的“净齿图”,以生动的图像记录了古人讲卫生的好习惯。谁说刷牙是现代文明的专利?至少一千多年前,它就已经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神坛之外 敦煌壁画处处都是萌萌哒!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时空穿越?不,你看到的是唐宋时期的婴儿车!

壁画方位:莫高窟第156窟-前室顶中部

壁画内容:《父母恩重经变》中的栏车

上图: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的伦理观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思想。敦煌文献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是依据中国人伪造的佛经——《父母恩重经》而演绎的讲经文,该讲经文细致描绘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养育的艰辛。敦煌石窟壁画中也出现了依《父母恩重经》而绘制的《父母恩重经变》。其中,莫高窟第156窟前室东壁门北壁画中,出现了看起来很现代化的婴儿车:画面中,一位母亲手推四轮童车,一婴儿安卧车中,两条安全带拦过车身,以防止婴儿不慎爬出车外。画面中的童车,造型与我们现代生活中的童车极为相似。看到它,我们立刻产生了时空穿越的错乱感。这种儿童车,在唐代被称为“栏车”。甘肃博物馆所藏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中,有两幅在童车旁边的榜题,分别为“父母养育卧在栏车时”、“或在栏车摇头弄脑时”,榜题中明确写明为“栏车”,可见是当时通用的名称。在莫高窟第449窟东壁门北、第170窟北壁的《父母恩重经变》图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栏车”。栏车相拥,是古代儿童幼年生活的一个真实细节。壁画虽然本意是强调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却也使我们长了知识:唐宋时期,婴儿车就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神坛之外 敦煌壁画处处都是萌萌哒!

看我飞盘转转转,我还能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壁画方位:莫高窟第79窟-窟顶

壁画内容:敦煌壁画中的“童子礼佛”

左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那些尘封的旧事,或是妈妈的深情讲述,或是相册中泛黄的照片,而我们要为你讲述的是:在敦煌的石窟壁画中,也有许多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而且娱乐活动之丰富,超乎现代人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敦煌莫高窟有儿童图像的洞窟有183个,占洞窟总数的37%;榆林窟有儿童图像的洞窟16个,占洞窟总数(42个)的38%。这些儿童图像内容,时间从北朝到宋元时期,跨度长达千年。敦煌石窟中的众多儿童图像,反映了中古时期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部“中古儿童生活史”。北朝至隋代,儿童图像大多用线条粗略勾勒,类似漫画或示意图,主要是为了表现故事情节,只有个别洞窟中的儿童形象较为逼真;唐前期(吐蕃统治敦煌前),随着经变画的出现及净土思想的流行,儿童图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后来,儿童形象逐步脱离宗教色彩,越来越向世俗生活方向发展。这幅壁画是莫高窟第79窟盛唐时期创作的“童子礼佛”系列之一,这位胖乎乎的娃娃手持转盘,在表演今人所说的“转盘”杂技,其面部朝向的上前方就是威严的佛陀。虽然是宗教画中的内容,但它体现了那时的世俗生活,更是直接反映了盛唐时儿童的娱乐项目和流行的杂技活动等鲜活信息。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又是古代国际商业贸易中心,丝绸之路商贸繁盛的景象,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有充分的反映。莫高窟第296窟为北周时期的洞窟,窟顶北披东段绘有一幅商旅图,它是根据《佛说诸德福田经》中“安设桥梁过度羸弱”一语画成的。图中作一桥,两支商队在桥头相遇,桥上为中原商贾,乘马赶着满载货物的毛驴,匆匆走上桥头;桥下胡商牵着骆驼等待过桥。莫高窟第45窟南壁的“胡商遇盗”图,取材于《观音经变》。画面上有一队胡商,为首者高鼻深目,他们的商队刚转过山头,山谷中就冲出持刀抢劫的强盗,商人们胆战心惊,露出惶恐、乞求的神色。如果我们拂去壁画中的宗教色彩,就会发现,它原来是唐代敦煌地区商贸活动的写照。

除了婚嫁图外,敦煌石窟壁画中还有许多表现男女谈情说爱的场面。莫高窟第85窟南壁《报恩经变》中的“树下谈筝图”,就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至于反映社会生活的壁画,更是随处可见。在敦煌石窟壁画里,举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甚至像刷牙、洗脸、上厕所、打架斗殴这样的生活细节,在壁画里也得到充分表现,如莫高窟第146窟中发现的净齿图、洗头图,莫高窟第290窟窟顶东披佛传故事中表现佛诞生时“臭处变香”的蹲厕图等。敦煌石窟中,从盛唐到西夏时期的《弥勒经变》中,普遍绘有“嫁娶图”,表现了《弥勒下生经》中所说的弥勒世界人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的内容。壁画中的嫁娶图细致地表现了婚礼场面的设置:在庭院搭设帐篷,宴请宾客的礼席,围设新婚夫妇拜堂的帐帷和新婚妇居住的青庐。还表现了婚礼仪式的全过程:新郎迎亲、乐舞助兴、拜堂成礼、奠雁之礼、共入青庐、合卺同牢之礼。

(责任编辑:司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旅游包车 Tour charter

本网站专门针对团体、散客拼团等提供敦煌旅游包车服务。

咨询/联系电话:
15293743241
18993743241
电子邮箱:
2273314243@qq.com
地址:
敦煌市北苑小区3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小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刘师傅 旺旺客服为您服务旺旺客服

周边当地游Surrounding tourist

共同关注Common concern